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宋潞)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不孕不育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为应对人口形势变化,提高生育率,国家高度重视人口问题,逐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辅助生殖作为解决不孕不育问题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2024年已惠及超100万人次。而护士作为辅助生殖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受孕成功率。
为进一步提升辅助生殖行业护士的专业能力,推动辅助生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李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宋东红护士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邓明芬护士长等全国50余位生殖领域的临床专家和各大生殖中心的护士长及心理专家齐聚一堂,召开“不孕不育分级诊治及护理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不孕不育分级诊疗体系完善与护理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探索护士团队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中的核心作用。
会议现场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赵艳华出席会议并致辞。她指出,随着我国人口形势变化,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解决生育难题、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临床护理技能的提升作为辅助生殖行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保障辅助生殖技术、建设促进生育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希望与会人员能够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辅助生殖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赵艳华致辞
“2024年,国家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不孕不育率仍在逐年升高。国家对于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高度重视。对此,从国家卫健委到各级主管行业的部门,应积极应对生育问题,共同推进生育友好型的社会建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李蓉在致辞中对共同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她表示,随着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医务人员更应注重规范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加强质量控制,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有效应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李蓉致辞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聚焦不孕不育分级诊治、辅助生殖护士核心能力构建、护理服务体系优化等多个重要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其中,针对不孕不育分级诊治,专家们重点讨论了分级诊治的具体模式,并就地方实施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协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影响分级诊疗效果,建议加强区域医疗协作、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史杰(左一)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护士长宋东红(右一)共同主持讨论环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护士长宋东红提出,辅助生殖护理需从“全周期健康管理”切入,涵盖备孕指导、心理支持到产后延续服务,形成闭环服务体系。与与会人员重点讨论了多学科协作、智能化技术应用及个性化护理方案设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护士长宋东红(右一)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护士长邓明芬(左一)参与讨论环节。
“在专业技能方面,护士需要熟练掌握辅助生殖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要点,如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取卵手术的配合、胚胎移植后的护理等。同时,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宋东红在活动中提到,除了专业技能,心理支持能力也是辅助生殖护士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孕不育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较为常见。因此,护士需要具备敏锐的心理洞察力,及时发现患者的“坏情绪”,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心态,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集体讨论中
借助本次讨论会,与会人员共同发出倡议,呼吁全行业重视护士能力建设,加大对护士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护士职业发展体系,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推动辅助生殖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和北京融合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会议由默克、天厚元等多家企业共同支持。